聊聊阿里的组织架构调整

时事热文
2021-12-10 17:49
4.77k
0
765
和往年一样,12月,阿里如期进行了一次新的组织结构调整


但这次调整的力度,可以说是最近三年,阿里做得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上的变化了。


具体的变化有:

1、新设「中国数字商业」板块,下设包括:淘宝、天猫、阿里妈妈,B2C零售事业群,淘菜菜,淘特和1688等业务;集团总裁蒋凡卸任,集团总裁戴珊接管,2022年1月1日生效。

2、新设「海外数字商业」板块,下设包括:全球速卖通、国际贸易(ICBU) 两个海外业务,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;集团总裁蒋凡分管,2022年1月1日生效。

3、集团CFO武卫卸任,将从2022年3月31日起不再担任集团首席财务官(CFO),届时由集团副首席财务官(副CFO)徐宏(Toby)接任,武卫将继续担任集团执行董事,并担任集团董事会下设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,2022年3月31日生效。

这次组织结构调整,势必关乎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。

那么这次阿里的组织结构变化的背后,有没有一些细节可以深挖的呢?今天我和大家来聊一聊。提前说明下,以下说的所有内容,都是我个人主观感受,非常个人,不是正确答案。


01

戴姗是一位女性。

这也是阿里第一次,由女性出任国内核心业务的最高总负责人,这势必会给淘宝、天猫等核心业务部门,带来不一样的管理风格。

而戴姗是当初跟着马云一起创业的「十八罗汉」之一,目前在阿里,「十八罗汉」还有三分之一,他们分别是:马云、蔡崇信、彭蕾、戴珊、蒋芳、吴泳铭。

作为阿里的元老之一,戴姗在多个部门担任过一把手,最重要的两段履历分别是:阿里集团的首席客户服务官,以及 B2B 事业群总裁,也就是 B 系业务的领头人。

所以说,这次国内核心业务,全部由戴姗掌管,也是意料之中的选择。毕竟在阿里内部,能比戴姗资历丰富,人脉宽广的大佬,没几个了。

因为这次架构调整,我和阿里工作的朋友聊了聊,他们反馈说:戴姗平时的管理风格比较强势,相信自己的判断,和曾经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(花名:老菜)相处过程中,还有过摩擦。

2015 年,51 岁的侯毅加入阿里,他是阿里从外面挖的年龄最长的高管之一,侯毅加入了阿里,就创立了盒马鲜生。盒马鲜生曾作为独立板块存在,一度深受CE0张勇的重视。

这件事,就可以看出戴姗的管理风格。

总的来说,戴姗整体工作能力、客户意识、业务驱动力都非常强,在阿里内部,可以说是一名超强悍将。


02

说到蒋凡,大部分人的印象,都是他的花边新闻。

但不得不说的是,蒋凡对于阿里的重要性。

1985 年出生的蒋凡,在阿里决策层中,可以说是最年轻的,他的公司 2013 年被阿里收购,但他在加入阿里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,手机淘宝 DAU 达到 1.1 亿。蒋凡也奠定了自己在阿里电商的地位,后逐渐升任为淘宝、天猫、阿里妈妈总裁。

也是因为那一仗,张勇也奠定自己在阿里集团的地位,彼时,蒋凡就是他的手下。

悲观点说,蒋凡就是阿里的路径依赖。
乐观点说,蒋凡就是阿里的胜利之手。

这次,蒋凡也是带着重任出海的。

国内电商格局目前错综复杂,拼多多、京东、字节跳动、快手等都在大力发展电商业务,包括腾讯也在蠢蠢欲动。

虽说阿里系还是领先,但架不住后面其他公司的步步紧逼。阿里有危机感也属正常,让蒋凡分管海外数字商业也是出于求新求变的目的,想为阿里拓展出一条新的发展路线。

从这个任命也可以看出:

1、蒋凡同学,对阿里来说,无可替代;

2、蒋凡同学,是开拓新市场的帅才,是集团未来的希望;

3、如果蒋凡同学能让阿里成功出海,胜利归来,张勇之后的位置,是谁就真的不好说了。


03

每年双十一之后,进行组织结构调整,这算是阿里内部的传统项目了。

去年是在12月10日左右,今年提前了4天,12月6日就宣布了。

阿里这次调整,和一个月前字节的调整有些相似,把自己的优势全部整合起来,然后拿出最好的武器,集中火力突破。

过去多年,相比于其他互联网大公司,阿里干部和组织调整的动作都更为频繁,几乎一年一次集团大调整。

为什么阿里调整那么频繁?

因为阿里焦虑啊!

究其根本,是随着阿里人员规模越来越大,组织不可避免地固化和僵化,而小巨头们更加年轻,更加愿意去创新和尝试。

如果阿里早年前更愿意去创新,可能就没有拼多多什么事情了。

可惜没有如果。


04

这一次次的调整,让阿里成为了今天的阿里。

但每次组织和人员的变动,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业务的。

很多时候,如果一家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,眼光还围绕着谁谁的权利缩小、谁谁的权力扩大去说,意义不大,看客也就跟看历史故事政治斗争一样。

如果能把组织结构变动,如何反应业务上的推动和调整、战略上的部署意图复盘出来,可惜的是,这些事情的答案,可能除了张勇以及他最核心的高管团队,没有人知道准确的情况到底是什么。(我也好想知道啊~)

对大多数公司来说,10岁左右是朝气蓬勃的青年,20岁左右就要进入中年危机,30岁左右就应该进行一次组织手术了。

阿里目前也刚 20 出头,但已经进行了多次组织手术,为什么?

因为有些时候,一家公司调整组织架构,是对压力最直接的应对,调整意味着新的领导、新的策略和新的想象空间。

阿里不断需要新的「刺激」,就算没有,他们也要自己去寻找新的「刺激」,「拥抱变化」的文化价值观,并不是说说而已。


05

一位在阿里工作的HRD曾经和我分享,现在全中国,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会像阿里一样强敌环伺。

无论是电商,物流,金融还是本地生活,每一个板块上都有所在领域的巨头在等待着阿里犯错,等着干掉阿里,曾经看似坚不可摧的淘宝腹地也被拼多多啃了进来,但也正因为这样,才让阿里在不断的竞争中磨砺了自己的组织和文化。

这当然是一个乐观的表述。

我翻了一下,过往几年阿里的组织架构调整,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。

阿里似乎有些精神分裂,从一开始的集中业务,到后来的分散业务,最后到现在的集中业务,阿里自己也在反反复复。

现在回过头去看,早期的阿里,还是希望业务上有所集中突破,后来强调灵活创新,现在可能更多考虑防范风险。

从这次组织结构调整,可以看出:阿里的未来是国际市场,是和亚马逊一争高下,国内市场饱和是迟早的事,而且大概率是没法垄断国内市场的。

既然看清楚了战略,那么就冲!

张勇曾经说过:「一切商业竞争,到最后都会变成组织的竞争。」 而今天阿里需要面对或者说必须承认的一点是,即使在阿里,组织也不可能是完美的,需要随时根据业务调整。

组织发展和组织变革,一直在路上啊!

最后希望阿里出海成功,为国争光!



参与评论

游客

评论列表

加载中...